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刚(老万)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致力于大地生长的艺术

2016-07-25 14:39:22 来源:新疆木垒书院作者:
A-A+

  【编者按】文艺奖项如何评审?近些年来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程序公开、大众参与、在线投票等新方式不断涌现,都在纷纷示好“大众”、标榜“民主”,着力就在“公正”上。但“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却逆潮流而动,致力于权威评委,一票评审。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也是该奖美术奖项的评委,对此表示,一人权威评委其实就是责任评委,恰恰能把这个奖项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奖项。文学奖项的评委李敬泽更是直接表态,对于文学艺术来讲,民主是一钱不值的,与其迷信民主,不如明确责任。

  2016年7月9日,第二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的评审工作也正式进入了流程,新疆作协副主席,木垒书院院长刘亮程、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范迪安、《人民音乐》主编金兆钧等评委再次列席评审会议,并就新疆地理、风俗和文化,与各艺术门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意义等话题展开了讨论,以下为部分内容实录:

新疆作协副主席,木垒书院院长刘亮程

  刘亮程: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追求大地生长的艺术

  刘亮程:“丝绸之路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关于乡村文学、乡村绘画、乡村音乐、乡村设计建筑各项奖项的评审,我们每项聘请一位权威评委,比如文学奖的权威评委是李敬泽,音乐奖是金兆钧,美术奖是范迪安等等,我们是充分尊重一位权威评委家的审美取向,不搞一堆人投票,但选出来的肯定是面向现代的一种作品。我们提出来的主题是“大地生长艺术”,我们评选出来的这些文学艺术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大地生长的艺术,是从有深厚传统的大地上,生发出来的勃勃生机的这样一种艺术,它肯定是面向现代的一种作品。

  首届我们评的是贾平凹。贾平凹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遗老,你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明清笔记这种古老沿承,又能看到很现代的东西。

  比如说在美术方面,范迪安提名的王刚老师,他就是从大地上生发出来的一个画家。我看有评论家说他是将西方油画中国化的一个画家,他的手法很特别,他画人物,是先拿泥巴对着人捏,捏出来以后,他再照着捏出来的那个形象画,最后出来的作品是经过了艺术创作的再创作,非常有意思。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范迪安

  范迪安:新疆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范迪安:20世纪的中国美术是从西洋引进的,包括徐悲鸿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家从西方学习回来之后开始建立了一种现代美术教育,并且开始探索和寻找中国自身的本土支持。其中,走向西部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现象,比较多的是到了敦煌,也包括新疆,可见新疆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新疆对中国美术现代转型和当代发展是一种滋养。新疆的可贵之处首先是那里的风景,它既是自然的风景,更是人文的风景和历史的风景。对于新疆主题的描绘,既包括了民族形象,也包括了新疆大量的大地风景。

  新中国建立之后,一方面是在美术主题上反映边疆。很多画家是以画新疆出名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画家黄胄画了大量反映边防战士,表现居民关系,尤其是画新疆民族的赛马、歌舞、毛驴、奔马的作品,就非常出色。此外,新疆多民族的形象特别有特色,50年代我们一大批留俄的学生到前苏联去学美术,在那里画的都是欧洲人、俄罗斯人。回到中国之后,突然觉得画不来了,因为大多数人的脸是平的,没有凹凸。怎么办?就到新疆去找找感觉,过渡一下。

  新疆对中国现代美术的第二个滋养是文化寻根,特别是进行视觉图像的寻根,沿着丝绸古道从敦煌到吐鲁番一路到塔什库尔干,尤其是洞窟的雕塑和壁画,它在色彩上,既是西洋的,又有一些中土风格,在创作上能提供不少借鉴。

  “丝绸之路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立足新疆,注重综合的界别交融,非常有特色,而且把评审权交给权威评委,权威评委其实就是责任评委,是把这个奖项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奖项。其实在现在的中国美术界,有很多画家在深入生活、扎根乡土,做得都不错,只能是好中选优,注重选择人的本色情怀。

  我推荐王刚,是考虑到他从80年代开始,就化名“老万”一直在黄河流域表现他的农民兄弟,很执着,情怀很朴素。同时,他的艺术创作非常有特点,是打破媒介的,把油画、泥塑、行为、装置等不同媒介结合起来,很有特色。我想,如果我们这个奖项能注意到中青年画家,为他创造机会,促进他在艺术上不断深化,也使得他和这个奖项一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人民音乐》主编金兆钧

  金兆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直被人误解

  金兆钧:我认识国外一位很有意思的音乐人类学家,他走遍了12个省,从东北、内蒙一直走到云南。他曾经跟我说过,世界上各种艺术形式,唯有音乐是必须有根的,没有根就没人听,没人听就不存在。现在,全世界的音乐元素美国人差不多已经全部做完了,在亚洲包括越南、柬埔寨的音乐元素也不例外,但来到中国才发现你们没动。我说,随着这些年的城镇化和现代化,担心很多好音乐在年轻人中已经失传了。他说:“不,21世纪的音乐是你们中国人的,我看到的就够你们使一百年。”紧接着他又补了一句话:“但是你们自己要赶快重视起来,你们不做,迟早有一天美国人来替你们做。”

  新疆乐器体系极为庞大,如果老一代不在了,年轻人不学了,也就丢了。所以我这几年出去总告诫年轻人,你们现在不做,美国人就替你做了,他觉得好就替你包装了,就像花木兰、熊猫这些中国元素一样,你自己拍不出来电影,他们就给你拿走了。你骂他做得不像,那是另外一回事。

太行山2号

太行山1号

  新疆在音乐上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才在当地还没能很好的留用,要么往内地跑,往北京跑,要么就出国了。“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在音乐上对这个问题可能会起到一种缓和作用,会有比较大的帮助。这个奖项也会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一种文化态度。所以我们就一直在想,应该站在什么角度?是不是越民间、越原始,展示就越好,还是说注重现代的艺术家如何去运用、挖掘这些民间原始的东西。我个人看法是音乐的原生态保护是另外一回事,那是博物馆的事,而这个奖最重要的还是要与全球沟通,人家要能欣赏,因此既要让人看出来你的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又必须用现代的方法。

  这个奖推荐哪一种音乐家,应当有种示范作用,鼓励更多音乐创作者真正认识到乡土这两个字的意义,那个原生音乐的精神还在不在。我反对一种说法,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觉得人们对这句话存在误解。所谓“民族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魂,一种根,而不是形式上越土,就越是世界的。在艺术上我有一个观点,中国这么多年在做的事一个是寻根,一个是用新的方式将之传达给世界。我们把宣传性质的文工团水平的音乐拿到金色大厅去演奏,就算走向世界了?人家根本不听,也听不懂。反倒是像谭盾那样就很受国际欢迎,他在音乐里把神奇古怪的楚文化,闹神闹鬼的巫文化带出去,使用的手法是全世界都承认的,而且能够传达。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

  李敬泽:对于文学艺术来讲,民主是一钱不值的

  李敬泽:“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把评审权交给单一权威评委,我是很认同的。很多时候,在文学奖的评审上,媒体朋友们老爱迷信民主。我说什么叫做民主?对于文学艺术来讲,民主是一钱不值的,100个人投票选出来的就一定比一个人的判断正确?与其迷信民主,不如说明确责任,这就是我的判断,负责任最重要。你弄100个人、200人,反而容易所有人都不负责任,结果选出来的反而不一定好。

  再有一个,就像金兆钧老师提到的,以前在中央音乐学院,学音乐要学美术史,不仅要学中国美术史,还有西方美术史,要学文学史,现在的音乐界越分越细,细得隔行如隔山。其实不光音乐界是这样,文学界也是这样,写诗的和写小说都互相不了解。你看,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美术、音乐、绘画、文学,大家交流很多,现在变成各玩各的,互相基本没交集了,其实艺术门类之间还是要互相碰撞才有意思,这样反而能产生一些新的东西来。

  现在很多奖项的设立也是越来越细分了,领域越来越细,“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跨越文学、绘画、音乐、建筑设计等不同门类,让不同门类的人能够像今天一样坐在一起互相来讨论、来碰撞,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非常好。

韩子勇,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主任,著名文化艺术评论家

  韩子勇:怎样去继承、发展和利用新疆民族在建筑设计上的传统是个大课题

  韩子勇:新疆的文化非常多元,在漫长的历史中,各个民族都留下了很丰富多元的建筑设计文化,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怎样去继承、发展和利用这些民族在建筑设计上的传统资源是一个大的课题,我想我们今天在建筑设计上也应该补上这一课,并结合今天的人文需求,赋予它们新鲜的当代性和时代感。“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是个乡村的奖,也是个很大的奖,在乡村建筑设计方面也应该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相关背景介绍:

  “丝绸之路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由木垒书院设立并主办,以国家丝绸之路战略为大背景,关注中国乡村文化精神建设,关注丝绸之路沿线文学艺术,致力于办成中国最接地气的文学艺术奖,奖励那些对中国乡村文学、乡村绘画、乡村音乐、乡村建筑设计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一年颁一项,每年重奖1位,提名奖3位,奖金额度100万元,被认为是中国单项奖金最高的文学艺术类奖项。

  2015年8月29日,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在木垒书院揭晓,重奖得主是著名文学家贾平凹;提名奖得主分别是:乡村美术、王刚,乡村音乐、腾格尔,乡村设计建筑、王小东。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撰写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美术提名奖王刚老师的推荐语:

  “乡土与农民是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主题。在全球化态势日趋明显的今天,特别需要中国艺术家植根乡土,关切农民的生存现实。作为生活在中原大地河南省的艺术家,王刚先生多年来立足乡土,视农民为兄弟,与农民共呼吸,运用绘画、雕塑、行为和装置艺术等方式塑造了一大批中国农民的肖像,既刻画了农民群体素朴憨实的形貌,更表现出他们坚忍刚毅的精神面貌。他执守农民这个主题,锲而不舍,以心铸魂,为中国当代艺术增添了厚土苍生的群像。

  在中西艺术碰撞交汇的文化情境中,王刚坚持从中国美学观念出发,在形式语言的探索中注入乡土元素,以黄土为媒介和语言,在形象塑造上着重表现粗犷的肌理和生命的大块,同时秉承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传达出宏大深沉的精神内涵和雄浑拙朴的艺术风格。这种来自乡土根性的艺术语言,是当代艺术中国方式的一种体现。”

王刚

  中央美院第十届油画研修班毕业,中国美协会员,河南省美协理事,河南省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河南油画学会副会长,中原工学院教授,现居北京。

  在中央美院、河南、宁波、黑龙江、山东等美术馆,中国油画院,多次举办个展。

  曾参加全国第六、八、十、十一届美展,全国首届、第三届油画双年展,“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暨邀请展”,“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展”,“2012意中双年展”,“2014中意双年展”“北京·香港·维也纳·未来就是过去-变迁中的中国肖像展”,“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历史的回响·穿越敦煌”等多次群展。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河南、黑龙江、山东省的美术馆,宁波美术馆,中国油画院,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的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刚(老万)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