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刚(老万)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回归,还是出发?

2014-10-13 14:46:3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高尔泰
A-A+

  这是在当今艺术大背景下,我阅读王刚部分作品的一些感想。

  之所以用“当今”一词,不用“现代”或“当代”,是因为后二者已经有了一个,艺术史阶梯上的名位: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界,之前的变化,叫“现代艺术”,之后的变化,叫“当代(或”后现代“)艺术”。没有变化的,就算是承袭传统,不在此列了。这种以时间为顺序的进步观,暗含着一个预设的前提:后出现的东西比先出现的东西先进。可事实却并不总是如此。

  历史无序,混沌中交织着许多指向不同的时间箭头。在同一年代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并不都处在同一个发展阶段上。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也可能经济进入新世纪了政治还在中世纪。这个变化和差异,是比较出来的。除了纵向的比较,还有横向的比较。单一的时间因素,在这里没有意义。何况变化也可能是逆转,不一定就是进步。更何况艺术的价值,是审美活动的人文价值,它的消长,并不和科技贸易经济增长等等同步。

  当然科学和经济的进步,工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艺术由单向的平面视角走向复合的立体结构,提供了更大的可能。许多新概念、新材料和新形式如概念艺术、过程艺术、立体结构、声光色或现成物的组合等等,都得力于最新工业技术的支持。我们在公园里常常见到的、金属雕塑的纯形式,大都能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视觉享受。摩天大楼里抽象画的装饰功能,也可能让我们眼睛一亮一亮。这一切,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无疑值得欢迎。

  但是另一方面,技术异化和商业浪潮又往往不知不觉地,冲淡了许多艺术作品中的审美元素和人文精神,使之迷失在商业市场琳琅满目的货架森林里面,找不到回家的道路。就其人文精神的含量而言,总的来说是退步了。特别是现在,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新技术爆炸,什么什么爆炸连连。索尼刚取代柯达,迅即被诺基亚取代。苹果刚取代诺基亚,旋又被三星超越……滚滚商潮弥沦一切、带动一切,变化之快让人们追赶不及。人们追着追着,连自我都没了,遑论审美?遑论进步?遑论审美功能的人文精神?

  商业时代的艺术,愈来愈不在乎审美的追求。许多艺术家不再倾听心灵的呼声(如果他还有心灵的话),而去致力于标新立异追赶市场,忘了人的命运,忘了意义的追寻。有人反复书写一两个字,或重复排列简单图样直至布满整个画面,叫极少主义。甚至可以少到整个画面一片空白。有人在展厅里胡乱堆放一些杂物,每天去更换一下摆放位置,叫达达行为。据说这样的行为,是为了消解意义。美国前卫音乐家约翰·凯吉(JohnCage)的《无声》钢琴曲,三个乐章,四分三十三秒,没有一个音符……

  审美价值,人文意义,全都不在话下。我总是觉得,这种种不能为观众提供精神正能量的东西,即使炒到天价,轰动一时,也不过小打小闹,谈不上进步意义。

  二

  在海外二十多年,一直有这个困惑。也曾在《画事琐记》中提到,一直未及多说。孤陋寡闻,也不敢多说。近读德国作家亚历山大·封·笙堡(AlexandervonSch?nburg)那本有名的书《DieKunstdesstilvollenVerarmens》,深有同感。他是六九年生人,不到五十岁,和不少著名当代艺术家都有过从。他关于艺术商品化的言说,不只是他自己的,也是许多当代艺术家的。读其书,颇解惑。觉得吾道不孤,深受鼓舞。

  他去拜访著名的英国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Damien·Hirst)时,后者正在伦敦举办主题为《震撼》的个展。规划成专区的一件作品,题目叫作“千年”。一个非常巨大的玻璃柜,从中间区隔为两个部分,只开了一个窗子做通道。一边放着一大盆糖,一边放着一个血肉模糊已经开始腐烂的牛头。上千只被这两道美味大餐弄得兴奋异常的苍蝇,嗡嗡两头飞。经纪公司对这件“惊悚”“骇人”的作品很得意,展厅中不断播放着说明。观众们摒息凝神观看,一脸虔诚。

  专家学者们则在报刊杂志上探讨、发掘、争论作品的真谛。有人说它展示了现代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有人说它诠释了永恒的主题生存与死亡……。当然可以这样联想,但没有审美的愉悦。赫斯特沮丧,和经纪公司掰了,在伦敦开了一家餐厅。既已成名,餐厅也成了“真迹”,又得以在苏富比高价卖出(尽管如此,新经纪人仍不高兴。因为拍卖整个餐厅,会让那些瓶瓶罐罐的单价暴跌)。赫斯特本人,则得以渡过了一段,自由快乐的乡野生活。

  在美国,同样的情况可以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Pollock)的“滴画”为例。那一团一团随意飞洒泼溅出来、交织纠缠如同乱麻的点和线之所以走红,策展人和艺评家功不可没。有说是阐释了混沌与无意义;有说是显示了严谨的秩序;有说是观众最初的混乱之感并不是幻觉,后来被引导看到的秩序才是;有说那些画激情四射,是无拘无束的美国性格的典型表现,是跳脱欧洲传统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经典,带给人以无边的想象;还有把他的作画过程也算在一起,说他的画是行动艺术的先声……。评论也像图画,恍如一团乱麻。不管怎么说吧,作品因而卖出天价。只是画家无言,日在醉乡。年未半百而去,有人怀疑他是自杀。

  笙堡写道,困扰赫斯特的问题,其实是整个艺术的老问题:商业化无远弗届的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曾几何时,全世界的美术馆都争着展出赫斯特的腐烂牛头,收藏家和金融界都在抢购他那些泡在甲醛里的动物尸块——似乎只有那才是配得上银行董事长办公室的装饰品。各式各样艺术活动的举办单位和策展大腕,博物馆、画廊、电视台、经纪公司、公关公司、剧院总监……为了争夺市场吸引观众目光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互相抄袭成功的行销经验。这一切,已经和艺术没有什么关系了:作品在这里,不过是营销策略的实验品而已。

  所有这些,对于曾经见识过“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三结合写作、下半身写作、吃婴尸和钻牛腹之类盛况的我们,其实也并不陌生。艺术曾经是宗教的奴仆,也曾经是暴政的奴仆。现在商品化了,策展人、拍卖行,艺评家、理论家们加入活动,把风马牛说成是,比如有宇宙意识、有老庄哲学、有书法精神、是另类介入或灵魂的冒险等等,都不奇怪。愈是没根没据不着边际,愈显得莫测高深;愈莫测高深,愈能让不懂的人们到最昂贵的售票处排队,觉得让别人看到自己在这种地方可以自豪。

  不知是作品追赶受众,还是受众追赶作品。总之追着追着,人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自我丧失,是人文失落的典型表征。陷入同样境地的,也有语言的艺术——文学。最近美国出版界的一大新闻是,一位浪漫小说家(Sylvia·Day)尚未完成的两本描写性虐待的新书,预支版税千万美元,比J·K·罗琳的《哈利波特》还多。个体性文学事业,经由商业操作,变成了经济动物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群体性方式,让那些以文字为生命、十年磨一剑的作家们感慨不已。

  但是对于后者来说,感慨归感慨,他们宁愿清贫,宁愿被风雨追赶,也要真诚地面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本身就很人文,所以声音都是天籁。带着情感,带着价值观和意志的力量。唯其如此,才能够用自己的灵魂,摇撼别人的灵魂。至少是用自己的眼光,影响别人看事物的眼光。这种天籁中的人文——艺术的人文精神,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有。只是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被压抑,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被高扬,而已。

  那些高扬人文精神的地方和时代,同时也是辉煌的文学艺术时代,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比如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反之亦然。全球各地,情况不同,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所形成的民族性格的不同。但是今天全球化趋势下商业对艺术的冲击,却无处不在。即使是政教合一的专制国家、即使是无神论的警察国家,都不可幸免。但也正因为如此,在那些地方,人的非人化反而更能唤起艺术家的激情与灵感,从而成为艺术进步的动力。

1 2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刚(老万)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