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刚(老万)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大美视点|王刚:黄河大地上的艺术奇峰

2022-09-28 15:19:3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e9a5331947c209a81334e5bde4c8fab.jpg

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海报

  “为这一展览,我们准备了两年多时间,是郑州美术馆新馆建馆以来做过的最大的个展,这样的规模在全国也应属鲜见。”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说,“这也是我们对王刚这位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尊重。”

  9月18日,作为2022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的首场活动,“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在郑州美术馆震撼登场,并迅速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为本次展览学术顾问,著名青年策展人吴波策展。展览用四个展厅分“黄河”“人”和“大地”三大篇章,以王刚2012年创作的巨幅油画《何以黄河》为开篇,铺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黄河画卷。展出的300多件作品,有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艺术形式,从对黄河的重塑、对黄河岸边人们的刻画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探讨三大层面,展开了对“何以黄河”这一命题的追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5cb6e823663385fa651477bac67a672.jpg

展览现场

从黄河开始

  进入一号展厅,远远看去,一幅幅巨大的黄河油画作品给了观者无以言表的强烈震撼。滔滔黄河水,裹挟着泥土与奔腾咆哮而来。“气势开张,雄浑壮阔。远看有气魄,近看不粗糙。”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席卫权不仅对此次“高规格、大手笔”的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对王刚的作品也是赞誉有加。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王刚数十年来坚持用心用情讲述黄河故事,体现了画家的情怀和担当。

  早在1984年,年仅33岁的王刚就把画笔对准了黄河,他以郑州老黄河铁桥刷保护漆为母体,创作了反映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油画作品《桥》,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一举获得优秀作品奖。2000年以来,王刚成功完成了当代转型,由传统的架上艺术跨越到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马国强评价说:“王刚在全国当代艺术界有着重要影响,是耸峙在中原大地的一座奇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cf74e6570616d15a3dec17ccbb41a0cf.jpg

王刚 《黄河一号》 440cm×1260cm 综合材料

  无论表现形式如何,王刚始终将“黄河与大地”作为自己的艺术命题。他说:“我画黄河,不是画风景,而是画黄河文化的厚重历史和精神力量。气势磅礴的黄河强烈震撼着我,不断激发我生命中升腾的力量,我只是把这些精神物化在了作品中。”他把目光聚焦在中原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在这里的黄河儿女上,创作的多个系列的作品在艺术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经过30余年的创作,王刚于花甲之年在黄河主题的架上艺术方面又开启了新的探索。2010年以来,他用取自黄河滩的泥沙混合油彩和丙烯,在亚麻布上创作出一系列黄河巨作。此次展览的第一篇章“黄河”便集中呈现了这些作品。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化建国评价说:“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呈现黄河文化的内涵,是每一位关注这一主题的艺术家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次展览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参照和启示。王刚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喝黄河水长大,受黄河文化滋养,怀着真诚的感恩之心,我把500件呕心沥血之作捐献给黄河岸边养育我的这个城市,美术馆是这些作品最好的归宿。”谈起自己与黄河以及古都郑州的深厚情感,王刚深有感触地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d2d86ac7c7c4a6b1a6735f671734e501.jpg

王刚《老万群像》 440cm×540cm 综合材料

  “老万”是谁?

  20世纪90年代,正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年代。王刚的“老万”系列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创作的。最初他画了一位姓万的农民工模特,随后便构建了一个“老万”的艺术世界。

  在第二、三展厅中,各种形式的“老万”给观者带来了别样的视觉震撼。在二号展厅的一面墙上,遍布黄土捏成的小人头。仔细观看,每个人头都有清晰的五官特征,又似乎不像任何人。王刚以独特的视角,捕捉普通劳动者的精神气质、文化属性,用符号化的方式,塑造了万千普通劳动者真实、鲜活的形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a98421834b8da86070773e9306d51ff.jpg

展览现场

  在王刚的艺术叙事中,“老万”是农民、农民工、煤矿工人……也是一个具有浓厚哲学意味、崇高而理想化的人。在《老万头像》《群像》《正月》等作品中,王刚用气势撼人的巨幅型制,呈现了顶天立地的“老万”;用数以千计的泥塑,造就了“老万”真实、鲜活的形象;在《矿工群像》《老万系列:鹤岗矿工》组画中,表达了对农民工处境和命运的关切。王刚通过“老万”系列,记录着劳动人民的生命状态,触摸着时代的巨变和社会的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e0c12533afc8f983681f2c2b62afa958.jpg

王刚 《老万系列头像 皓滢》 220cm×180cm 综合材料

  “这是真正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那些常被忽略和忘记的面孔。”正如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所说,“王刚一直关注这片土地上的人,寻找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从而衍生出对人类生命终极价值的叩问。这一幅幅作品连起来,正是千百年来黄河哺育下的农耕文明,是从血与火中一路走来的华夏文明的过往。”

  河南省美术馆学术部主任高敏也认为,“王刚的作品从泥土、土地、大地三个方面入手,包含了他对泥土的感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对民族特性的思考,解答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些泥土就来源于黄河,和黄河精神有很高的契合性,给我们如何呈现黄河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8117dec5aae68fd814a78db40601cb0.jpg

王刚 《大地凝视》 290m×420m 大地艺术

  摄影:老虎影像

  重回大地 凝望星空

  第四展厅,也就是本场展览的第三部分重点呈现了王刚的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大地艺术作品。

  其实,第三部分的展览从走入郑州美术馆的大门就已经开始。巨大的帷幔从四楼一直垂到一楼的地面上。这是王刚2008年与中州大学数千名师生共同创作的大型行为艺术作品《大地丰碑》。王刚说,这幅作品原作有100米长,26米高。透过这样一幅远超常规艺术大小的作品,王刚发出了“从哪里来”的追问,尝试唤醒人们血脉深处关于泥土的记忆。

  在第四展厅中,无数播种用的耧堆放在一起,木锨、木叉从天花板垂下来。这就是王刚最新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耧·楼》。通过这种表现方式,王刚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对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困境等问题进行了追问,以此隐喻当下中原乃至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时代转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846ab5cd61712f033a36ac3ea679b2e.jpg

王刚 《大地之子的婚礼》 行为艺术

此图片为大地婚礼全过程的记录照片之一

  手塑的泥土,是王刚对自然的情感;漫漫的土地,是王刚对人类生存的关注;无边的大地,是抽象的人,是浩瀚宇宙下的生命象征。从泥土到土地,从土地到大地,诠释着生命的循环。泥土从黄河中诞生,大地的艺术就是黄河的精神。整场展览从黄河开始,讲述人的故事,最后回归大地,层层递进,给观者带来无限的思考。

  王刚说:“我把头像还原大地、回归泥土,然后仰望星空,就是一个轮回。我常常自问,何为艺术?艺术何为?经过大半生的苦苦寻觅,我像一个最虔诚、最笨拙的学生,把答案写进了黄河和大地里。”

  最终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开幕式现场,播放着的展览影片最后,用不断变换着的字体呈现着8个字--重回泥土,凝望星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c5015b2abd3e57ae2e6eb3458f9de9a.jpg

展览现场

  名家评王刚

  如果一位艺术家能在思想关怀和艺术语言两个层面都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怀,他的艺术就能感动人。王刚表面上画的是农民工,实际上画的也是他自己。农民工将来会成为历史概念,王刚能在这时候用自己的语言把他们记录下来,对我们的艺术财富而言,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他的作品使油画有了中国面貌、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他走出了一条油画中国化的路子。艺术贵在揭示生活本质,而王刚的作品做到了。他把中国社会在这个世纪的转型深刻烙印在自己的艺术中。

  艺术贵在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寻遍中外油画史,王刚的作品独一无二。他的艺术语言独创,技术精湛,品格高尚,在传统的命脉中形成了新的时代面貌。

  我站在他的画前,有一种吐不尽的思绪,我想到历史,想到现实,想到未来,想到历史的浩瀚、现实的丰博、未来的深远。

  在他的画前,我似乎找到了自我的灵魂、托生前的祖先和祖先的神性。

--苏高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

  王刚的艺术给了我们一个提示,使我们能够联想到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大师。那些大师承担着巨大的文化使命、历史使命、精神使命,并狂热地投入艺术。像王刚这种艺术家,是能够承载这片天空和这个时代的精神的。我认为王刚可以毫不胆怯地对历史说:“我对历史做了交代,我做了,我拯救了自己。”

  这个时代特别需要一批真正的艺术家。而王刚的艺术就具有这种力度。用一句话来说,他的力度如同高山和大海,诠释着一种宏大的精神、感觉和符号。

--邓平祥

(艺术评论家、油画家)

  他以粗犷的豪迈、坚韧的质朴、雕刻般的造型、醇厚的泥土意味、岩石般的坚硬感竭尽所能地挖掘画面的表现力。

  他的艺术是接地气的,始终没有离开生养他的土地和人民。他的艺术图腾有一种原始而本真的生命力。他在反复堆积涂抹的带有大地气息的画面上倾注力量,留下了时间雕琢的恒久感,耐人寻味。他在追求绘画表现的极限,在看似干涩笨拙的表现中注入了人类初期的精神诉求,如同古代岩画在现代延展。

  他把绘画表现性、雕塑感与材质的堆砌力量进行结合,带有现代视觉的冲击力、内心的深层挖掘与现代观念的融合参与,带给了美术界特殊的启发和视觉感染力。

--杨飞云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油画家)

  王刚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近年来,他行走于中华大地,做了不少极为震撼的大地艺术。王刚已经成了一种艺术现象。中国当代艺术若干年来都是很多艺术家共同形成一种理念和艺术潮流,这是一种此起彼伏的发展结构,但王刚一个人就能把一种艺术现象给撑起来,这一点弥足珍贵。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独特的艺术家,也是具有强大精神结构和创作能力的艺术家。

--杨卫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王刚的创作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艺术家。

  他完全打破了程式化的东西,把心中所想融入到自然的创作当中。他的油画和他的大地艺术是相通的。你看他的油画,将局部放大,就是大地的局部。

  王刚的艺术非常统一,无论是大地艺术还是绘画创作,乃至他的追求,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值得许多艺术家去思考。

--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这虽然只是雕塑,但它却是灵魂的雕塑,是极具先锋性的,仿佛有一只你看不见的手(雕刀),把久远拉近了,把生命还原了,把岁月和历史凸显了。这一张张各具形态的人脸,展示的是一种具体的模糊,抽象的逼真。那骨和肉,就像是在碱水里泡过,在烈火里烤过,是精气和魂魄的再现。也仿佛有昂扬的歌唱从一个个翻着的、焦干的嘴唇里喊出来,骨声如铜……一个画家,他雕刻的是神,是魂,是骨茬茬的生命感悟,是一种人性的大穿越,这不能不让人感叹!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歌颂,对劳动者的歌颂。大哉,也壮哉!

--李佩甫

(河南省作协原主席、作家)

  他的作品有一种引导力,总能把人牵引到历史的纵深,仿佛在诉说着周而复始的轮回,让人感佩落泪。

  从内心到艺术,王刚是一个把自己融入历史、融入文化、融入精神的人,在他的认识中,历史没有走远,文化是凝合如一的整体,他的精神一直指向千古,指向宇宙生发之时的原道。从这里出发,他挖掘着物质与精神的本真解,在现代与古代立体的时空里纵横捭阖。

--郭振宇

(山东美术馆典藏部主任、画家)

  在艺术步步走入观念化的当下,王刚的老万们重新唤醒直感的阅读,这本身即是对阅读记忆的一次洗礼。王刚的艺术创作保持了一种艺术自身的深入方式,即对“艺术视觉的可能性”探求。正是“老万”以及“泥土人”的深度要求,才使王刚的艺术手段不断的变换,一次次创生,他没有被生活的客观化所牵引,而是在自然与朝向无限的执着之间,去寻找艺术语言的视觉可能,去触动泥土生命记忆的复活。

--柴中建

(上海同济大学美学教授、策展人)

  艺术家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0c7c7531d5bee1fa01982c8cca686690.jpg

​  王刚,祖籍山东滕州市,现为中原工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河南省油画学会副会长。

  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六、八、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受邀参加成都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中意双年展等。油画作品《桥》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行为艺术作品《老万--大地浮雕》获河南省政府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大地艺术作品《大地凝视》系列获第二十届中国雕塑论坛公共艺术专家奖和公众奖。

  文章转载自:大河美术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刚(老万)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